网站首页-顺眼观天下

郑州电动出租车自驾川、青藏线(19)


   2022年07月20日,郑州电动车出租车自驾川、青藏线第18天;

  今日行程:沱沱河(海拔4600米)--风火山口(海拔5010米)--五道梁镇(海拔4675米)--不冻泉(海拔4611米)--可可西里(海拔5000米)--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格尔木市(海拔2800米);

   今天早7.30时,天刚蒙蒙亮,我们就续航427公里开始从沱沱河镇沿109青藏线出发,目标是417公里格尔木。中途预计在五道梁或昆仑山口补一次电;

   出了沱沱河镇有一段路是波浪路,不太好走;

   冻土与超重车辆造成的波浪路面



   必须慢一些;但绝对没有网上所传的那样的多么多么难走,什么搓板路呀,炮弹坑呀,危言耸听的描写。

   10.52时,我们行驶146公里到达五道梁希尔顿酒店蔚来充电站;续航剩余245公里,共消耗续航182公里,平均电耗为1:1.25公里;这个充电站有2个快充枪,但有一个故障,如果在此补电还得排队;我算了一下,此处距离昆仑山口充电站有115公里左右,我现在的245续航应该没有问题;于是,我们没有补电,继续前行。

   五道梁海拔4675米,处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间的风口,四季皆冬,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高寒低氧,极易发生高原反应,素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之说。

  其实,五道梁的海拔4675米,这在109青藏线并不算什么;从格尔木方向过了五道梁,就有5010米的风火山口,然后又是4600米的沱沱河,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4800米的安多,那个也不亚于五道梁的海拔高度;

   那为什么大家都说五道梁可怕呢?其实最大的危险,主要是来自从格尔木方向进藏;这是因为,格尔木的海拔只有2800米,司乘人员进藏,在短短的270公里的距离时间中,要翻过一个海拔5320米的昆仑山口,经过4611米的不冻泉,再到4675米的五道梁,长时间的在高海拔中持续行驶,身体状况根本来不及适应,所以很容易造成高反;而如果是从拉萨方向往格尔木出藏,身体早就适应,那五道梁4675米的海拔根本就不算啥了。所以,川进青出,是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2018年12月27日,一网红大货车司机夫妇二人,在五道梁段休息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其实,真正的死因是违规使用了早已经禁止安装的柴暖设备过夜,造成柴暖设备因燃烧所引起的驾驶室缺氧而发生的意外;可是,网上却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大肆夸张为是因为五道梁这个地段多么多么可怕,其实,柴暖与煤气中毒大同小异,是不分地段与海拔高度的,你违规不正确使用,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危险。而且,稍微有一点判断能力的人都会想到,高反怎么可能会同时要了二口人的命?所以说,这对夫妻的不幸,其实与五道梁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关系。

   从五道梁行驶大约88公里,就到了不冻泉;不冻泉海拔高度4611米,有一大一小二个泉眼,相距50米;大泉在青藏公路路边,周围还盖了一个八角亭,亭内泉眼中央一股清泉昼夜不停向外喷涌,水温常年恒定为20℃,此泉泉水冷洌甘甜,水质透明,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水量大而稳定,是优质的矿泉水,琼浆玉液。不冻泉被当地藏民视为神泉。

   过了不冻泉,就进入了可可西里保护区;可可西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保护区之一。

   可可西里,在蒙语中意为“美丽的少女”;是除南北两极外,世界上与撒哈拉沙漠、南极洲并列的世界三大无人区;与中国新疆罗布泊、阿尔金、西藏羌塘并列的四大无人区;也是中国最大、最危险的无人区;比我们大家熟悉的罗布泊无人区不但面积更大,还要海拔更高,气候还要更恶劣,更危险。

   可可西里虽被称为人类的禁区,但却不是生命的禁区。这里的气候虽然恶劣,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拥有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藏羚羊是可可西里数目最多的古老的族群,曾经有百万只之多;但因利益驱使,在盗猎者的疯狂屠杀下,藏羚羊一度数量不足2万只,成为世界濒危物种;后经多方保护,可可西里保护区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到了7万多只。虽然如此,但我们在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时,能看到藏羚羊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几率其实是很低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可西里之所以被称为无人区,就是非常不适合人类生存;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的人,很少人能活着出来的。

   一是可可西里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左右,最高海拔有6860米,最低海拔也有42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度。据说,一个温柔可爱的兔子,也有可能会置人于死地。因为可可西里无人区严重缺氧,本来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都会喘气,如果被一个窜出的兔子吓一跳,然后“啊”的一声,就会导致缺氧而窒息。

   二是可可西里的气温特别低,一年中气温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零下;仅仅在10月份,气温就会降到零下20℃;冬天,气温会达到零下46度。在这样的高寒天气下,人类是很难生存的。可可西里的气候变化、昼夜温差也是非常大。白天,就算四周白雪皑皑,人们也只用增加衣物御寒就可以度过。可只要太阳被云层遮挡住,哪怕只是短短的10分钟,周围温度也会大幅下降,有时候人们还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就已经冻得脸色发青了。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失温,最后没了性命。

   身体失温指的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三是在夏季冰川和雪山消融时,广阔的可可西里大地会被浸润成一片沼泽,当你踩上可可西里土地的瞬间,一不小心会陷入到流沙和沼泽中,被松软的细沙烂泥吞没。下雪天里,湖面结了冰,再盖上雪,不明情况的人走在上面,或开车行驶于上,很容易掉进水里,直接丧命。

   四是可可西里拥有“全国风速较高地区之一”的称号,就算是风速较小的四五月份,瞬时风速24.0m/s的大风也时有出现。这个风速完全达到了台风中的强热带风暴级。

   五是可可西里虽然被称为“千湖之地”,但大多都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咸水湖;

   六是可可西里会有凶猛的野兽出没;第一大危险就是狼群,它们会成群结队的把车围住,甚至咬坏车轮;还有体重可达500到600公斤,能够把一辆小车给掀倒的野牦牛;还有凶猛的藏马熊等等;

   七,有人说了,备上指南针,只要有方向,就能找到出路。那你可真得太小看可可西里了。无人区里有好几个磁铁矿的存在,带着指南针进入可可西里,那就只等迷路了。

   八是可可西里没有任何网络信号,手机就好像一块废铁一样,只能拍照和看时间,遇到危机时根本无法求援呼救。

   2012年2月19日,来自陕西的三名地质队队员,驾驶并携带无线电台,还拿着两个GPS和一部卫星电话,准备了7到10天的食物进入可可西里;可以说,这是一支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队伍。然而,他们三人连同汽车一起失踪。后来,陕西、青海、西藏三省联合出动上千人紧急搜救,并使用了卫星遥感技术,但什么也没有发现。直到第二年的2月5日,可可西里的牧民才意外发现了一个队员的骨架,而其他两名队员及其车辆依然没有任何线索。

   2020年7月6日,一名26岁河南小伙李某某骑自行车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在一个叫“狼叫沟”的地方过夜,并且还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自己听了一夜的狼叫声。以后李某某就失去了联系,随后朋友帮忙报警。经过两天的搜寻,民警在可可西里的一处积水潭内发现了李某某,不过,此时李某某已经死去多时。

   还有一位女游客开车走可可西里无人区,由于天气太热,喝的水较多,想上厕所;可沿途有没有公共厕所,只能露天方便;女士走到一块荒无人烟的空地时,环顾四周查看,人倒是没有,可是却看到前方不远处就站着一头灰狼,张着伶牙俐齿正朝她虎视眈眈张望着,好在没有攻击她,女士吓得赶快上车,狼口里逃生,避免了危险事情发生。

   所以,为了尽力避免或挽救私自进入可可西里核心保护区导致死亡的事件发生,青海省已经全面禁止进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凡是想要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必须先行前往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但是,在我们行驶在青藏公路上这段可可西里无人区时,却因为路上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无人区的恐惧。一般情况下,在青藏公路上可可西里无人区段行驶时,只要不深入腹地,只在青藏线公路附近行驶,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要尽量避免下车游览拍照,就是下车时也要仔细观察好周围有没有危险的猛兽隐藏;下车后,也不要轻易的下到公路下面,以防有沼泽、流沙、暗坑;而开着摩托车,还有骑着自行车穿越的旅游爱好者们,进过此段更应该小心谨慎。另外,千万不要在可可西里段野外露营,会非常危险的。





   行驶在109青藏公路的可可西里路段,你一定会发现在公路二边不时地会出现一排或者二排的铁棒棒,这在全国公路上是绝无仅有的,让人感觉奇怪与好奇;那么这些铁棒棒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有什么作用?



   可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铁棒棒,它们可是青藏公路的“定海神针”;因为在青藏公路(包括铁路)的可可西里路段,存在着多年冻土,而公路就修筑在冻土之上;而冻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稳定;地面温度升高就会融化,一融化路基就要下沉;然后等地面温度降下来,它又要冻结膨胀,又把路基顶起来,这样反复的冻结融化,会对公路造成严重的损坏。我们开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不时会感到汽车的颠簸和上下翻腾,冻土就是“罪魁祸首”。

   为了解决“冻土”问题,聪明的中国人就研发了自己的冻土治理技术—热棒,又叫无芯重力式热管,热虹吸管;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在一根根无缝钢管上部装上散热片,钢管的下部深埋地下5米的多年冻土中,在地面再露出几米的高度,钢管内部装有很多液态氨的单向导冷系统,即只能从下往上,而不能从上往下导冷。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汽化飘到热棒的上端,通过钢管顶端的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又变成了液态氨,在重力的作用下又沉入棒底;就这样反复循环,反复从地下吸热、到地上放热,地下的温度就被降下来了,冻土就不会融化了,形成“永冻层”,提高了冻土的强度;大力的防止了公路和铁路路基的的不稳定性。简单说,热棒可以算是青藏公路、铁路上的天然冰箱。

   我们于13.37时到达昆仑山口;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国山之母”的美称;





    昆仑山口位于青藏线路标2899公里处;海拔高度为4767米,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是于2013年9月落成。

   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激情满怀,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 。

   昆仑山口,还有一处绿色公益驿站;在此,我们可以响应“带走一袋垃圾,还昆仑一片净土;带走一袋垃圾,保护高原环境;”的号召,为环保做贡献,领取一袋不可降解的垃圾,顺路带到山下格尔木公益站点,进行后续处置。垃圾袋已经被志愿者们打包的干干净净,不会弄脏车辆和有异味的,请大家放心领取。





   我们还在绿色驿站购买了几张宣传保护藏羚羊的宣传明信片;

   而后,一路下坡到达昆仑山口蔚来充电站,导航显示还得左转下路几百米,可是到左转路口,看到是一条非常窄又不好走的小路。我又算算我的续航公里;现在续航剩余143公里,目的地剩余159公里,与目的地公里是几乎一比一;但是,昆仑山海拔是4767米,而目的地格尔木的海拔才有2800米,落差有近二千米的海拔高度,我想,到达目的地格尔木应该没有问题。所以,我就果断的决定不再补电,直接前往格尔木;果然,一路几十公里的长下坡,续航持续增加,目的地公里逐渐缩小,已经到达1:1.3公里以上,我们悬着的心才放到肚子里。

   前行没有多远,正碰上道路施工,单向错时通行;我非常幸运的正好赶上下山车辆放行,跟随着洒水车缓慢前行;

   上坡方向不但尘土飞扬,环境非常差;而且,等待放行的车辆排有三四公里之长;有一辆“桂B”牌照的车辆,非常不自觉的插队,被工作人员栏下;这类司机最可恨,应该往死里罚他;鄙视他!



   看看堵车堵得多么壮观;我是不是因为刚刚做了“带走一袋垃圾,还昆仑一片净土”的好事,幸运之神特别关照才这么顺利呀.....

   再往前行,看到依然是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以前,就不断看到新闻说格尔木发生沙尘暴袭击.....等等报道,看来格尔木这个地方的风沙真的是不小,环境不太好呀,与西藏的环境天壤之别呀;



   16.14时,我们到达了青海省的第一个检测站—乃吉沟检测站,堵车也是堵有二三公里长;到了检测站后还得车上人员全部下车,再排队做核酸;整整折腾了一个小时,才驶离这个检测站继续前行。





   行驶没有多少公里,我们就进入了格尔木市区;先找到绿色公益驿站,将昆仑山口顺手领取的垃圾送达此处的格尔木公益站点后,我们正式进入了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市区。以后行程中也在没有高海拔地区,终于结束了十几天的海拔困惑,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我们还结余一瓶氧气瓶。

   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标准读音为“郭勒木德”。民国时期译作“郭里峁”,1955年改译为“噶尔穆”,1960年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平均海拔2780米。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人口却仅有30万,典型的地广人稀城市风貌。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格尔木也是前往西藏、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内地游客进藏前抵达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很多游客会在此稍事休息,采购物资,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行进藏。

   上世纪50年代初,西藏和平解放,从内地修筑一条通往西藏的公路,是西藏人民千百年来在神话和歌谣中期望出现的“金桥”,也是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后站稳脚跟的后勤补给的迫切需要。

   早期的进藏物资运输驼队





   被誉为“青藏线之父”的慕生忠,先后两次组织驼队进藏。为了避开首次进藏路线上的沼泽滩地,第二次进藏的时候,运输总队重新选择了进藏的路线,也是这次的调整,让青藏公路的修建有了可行线路,让格尔木这座城市得以现世。

   1953年5月的一个晚上,运输队探听到一条新路线,从香日德向西约600多里,有个名叫“郭里峁”或“噶尔穆”的平川,旁边还有一条南北向小河。沿那河往南,就能沿雪山边缘,越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经黑河(那曲)去拉萨。侦查小分队沿着线索,一路寻找,走到一个平整的地方,许多黄羊和野马在此追逐,但没有任何地标证明这里到底是不是 “噶尔穆”。慕生忠领着大队赶到,大家聚拢争论不休,起初,慕生忠一言不发,沉思许久,继而斩钉截铁地说:“帐篷扎在哪儿,哪儿就是噶尔穆。”此时帐篷驻地便是格尔木市的雏形。

   1953年10月,西藏运输总队格尔木站正式成立之时,慕生忠对大家说:“我们要住下去,当格尔木第一代居民,我们要在世界屋脊开辟一条平坦的大道,在柴达木建设一座美丽的花园,我们喜欢城市,但更喜欢自己亲手建造城市。”从此,筑路大军成为了格尔木的第一代居民。

   1954年1月,慕生忠就修建青藏公路问题向国家交通部门做了请示。同年3月,周总理批准修建青藏公路格尔木至霍霍西里段,拨经费30万元。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在昆仑山雪水河艾芨里沟破土动工,12月22日修抵拉萨。仅用7个月零4 天就修通了青藏公路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段,青藏公路初通之际,内地进藏时间由历史上的3-5个月缩短到半个月左右。

   经过三代格尔木人的努力,如今的格尔木俨然成为了“美丽花园”,城市道路平整宽敞,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建筑错落有致,是戈壁滩上的绿洲新城。

   最终,我们于17.56分到达了朋友推荐的格尔木白陀宾馆,性价比高的没有办法说了。

   把车充上电,在宾馆稍作休,我们就步行前往有二公里路程,朋友推荐的大胡子烤羊肉店,去品尝青海美食—炕锅;







   全天共行驶417公里,续航剩余76公里(消耗351公里);平均电耗为0.84公里,电费0.00元(酒店友情免费);

   用351公里续航行驶417公里,这么低的电耗,估计这即是我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这也不是车好,或我技术好,是一路下坡的地利,任何电动车车型行驶此段都会如此……。





郑州纯电动出租车挑战川藏、

青藏线游记(19)

01:郑州-成都

04:稻城亚丁

07:八宿-然乌湖-波密

10:巴河镇-拉萨市

13: 布达拉宫


16: 定日-珠峰-日喀则

19:沱沱河-格尔木

22: 大总结之一充电篇

02:成都-康定

05:稻城-理塘-巴塘-芒康

08:波密-通麦大桥-鲁朗

11:羊卓雍措

14: 拉萨-日喀则

17: 日喀则-纳木措-那曲

20:格尔木-大柴旦-乌兰县

23: 大总结之二高反篇

03:康定--稻城

06:芒康-左贡-八宿

09:鲁朗-林芝-巴松措-巴河镇

12:大昭寺

15:日喀则-定日

18:那曲市-沱沱河

21: 乌兰县-青海湖-郑州

24:藏文化与注意事项

顺眼观天下-搜索郑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