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地名-地名新闻-地名故事
郑州的哥谈地名
    ◆道路更名的麻烦与代价

    道路更名虽说只是几个字的更改,可是它所造成的麻烦和经济埙失是无法估计的。市民、企业的各式各样的证件都要修改。道路的路标、路牌也要更改。还有所有经过此路的公交车的所有站牌也得更改。还有公安、消防、医院、邮政的电子指挥系统也要随之更新。还有卫星定位以及众多相关企业、地名网站的电子地图都得修改。而频繁地更换路名,更给地图的编制、印刷工作造成巨大的麻烦。

    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郑州市新柳路改成三全路,仅换掉与之相关的道路标牌,就花掉了几万块钱。而这次如果三环更名,我猜想最少也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再加上其它的资金,那将是天文数字。

    很多被市民有争议的更名,主管部门总是以经过政府审批,路名已公示不能更改当借口。一句政府审批就能包揽一切吗,考虑到老百姓的不便吗!主管部门在政府审批之前做过多少调研,考虑到一个路名的更改要给市民和企业造成多少麻烦和埙失吗。如是你自己的名字你会轻易更改吗?

    在京广路鞋城北边有条原叫新圃南街的路,有年地民办没有经过调研就在此路立了个新圃西街的路牌。而在此路的北面的原新圃西街却成了无名路。后经过反映,地名办又在原新圃西街处又立了个新圃西街的牌子,使得同时出现了两个新圃西街。虽然现在已把错误的新圃西街改为了新圃街,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还把它当成新圃西街。给当地居民造成很大的麻烦。

    2009年01月06日大河报有一篇《郑州一路名被地名办否决 两千居民无法落户》,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报道: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紫荆山南路派出所,该所朱建民所长告诉记者,之所以没有给花都港湾小区居民入户口,是因为花都港湾小区门口的这条路没有正式命名。在公安局的电脑系统上不显示这条路,找不到这条路,自然就没办法给居民上户口了。下午,记者来到郑州市公安局户籍科采访,该科于警官说,只有郑州市地名办正式下文命名的道路,才会把其输入到电脑系统,据此给居民入户口,现在“花寨路”没有正式命名,电脑系统里不显示这条路,所以无法给居民上户口。

    看到这篇报道使我想起了大河报2008年09月23日的一篇《“北林路”用名真是将错就错?》的报道,地名办也说北林路不属于法定名称,是没经过审批。如按照上一篇的报道,没有地名办正式下文命名的道路,电脑系统是不会将北林路输入的。可为何那个区域的居民的户口和身份证都可以办理呢?而且,即不属法定名称,也没经过审批,可是却有了北林路街道办和派出所,它们可是政府部门。而且时至现在它们还是使用的未经过政府审批的“北林路”的名称。

    我并不是反对取消北林路和反对两路合一,这是个好事。而且北林路的名称也没什么含义,而鑫苑房产公司是国内知名公司,用鑫苑路更便于市民记忆,替代北林路也在情理之中。可问题是,那条路是经过政府审批命名的,那条路是非法的,市民怎样去查,去那里查?现在那条路合法与不合法只是地名办说了算,市民根本就无法查找。现在好多路的更名都是以一句未经过审批为由而将其更名。

     如是新修的路叫啥名都可以,但老路还是能不改就尽量不去改它。审批与未审批只是个程序问题,地名办完全可以用老路名去审批吗。老路名虽然听起来有点土,但是它却是凝结着老百姓的智慧和幽默,它散发着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而且,好多老地名都有一些历史典故。象书院街、代书胡同、洛达庙、蜜蜂张街、三官庙等等。如果都将它们改掉那郑州的地名就乏而无味了。就如现在的一些路名,碧云路、涟云路、晨旭路、景明街、白堤路等等,就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可以说大多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翻着字典查出来的,与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八不沾边。而且根本就不易被市民记住,由其是老年人。

    ◆郑东新区20万定地名,市民并不买帐

    要说郑州人对地名最不满意的当属郑东新区;本来我们郑州得天独厚的位于平原地带,规划设计都应该是占尽天时地利的。可为何不选一个中规中距的设计方案呢。象棋、围棋就是因为它们方方正正便于记录,才会有古今棋谱,所以才可流芳百世。地球是圆的,可是通过横竖直线来标示经纬,才使的无论何处都可以准确的标明方位。而郑东新区却只有圆而没有直线,行走在郑东新区根本就分不出东西南北,所以被市民称为迷宫!

     每次我到郑东新区时,就会想起一篇关于郑州建设初期的一个记实报道。

     1953年,为使郑州的城市建设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并适应作为省会城市的需要,在苏联专家穆欣的帮助下,郑州搞了一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草图。该规划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以火车站作为郑州的大门,以火车站至省政府办公大楼(未建,该处现为省人民会堂)的马路(现在的人民路是其中的北段,南段从火车站到二七广场未开通)为主轴线,使人一下火车就能看见省政府大楼;再由主轴线向周围辐射,修建道路和建筑物。这样看起来虽十分壮观,但由于人民路是由西南至东北的走向,它所辐射的建筑群都要呈斜向。要按这个规划所建的办公楼、宿舍的建筑群都要建成斜的,这样看起来方向难辨,冬冷夏热,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生活,更有悖于我国的传统习惯”。

   1954年春,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来郑视察工作。在郑期间,他曾特意视察了正在施工中的省府工地,当即发现已建成的楼舍朝向不正。随后,在郑州市委召开的专门研究省府工地建设问题的会议上,潘复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既肯定了筹建工作的成绩,又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并着重讲了建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首先,他认为,按照苏联专家的规划进行布局,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情。因为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住正面朝南、朝北或朝东、朝西的房屋,尤以坐北朝南的房子为堂屋,其他朝向的则被视为次要的房屋。这样的传统习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深入人心。其次,如果把整个建筑群和街道都建成斜的,就会导致大多数房屋冬季向阳时间少,使人不好辨别方向,不利于工作和生活,子孙后代都会骂我们。他强调指出,学习苏联的经验必须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绝对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模仿。最后,他要求立即停止施工,改变布局,重新规划,纠斜改正。与会人员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潘书记的意见非常正确,并当场商定了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三大单位的具体位置,其他省直单位的布局也依次作了安排。会后,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潘书记的意见,改变了省直机关的整体布局,并改组了省府工地的领导班子,统一了领导,加快了进度,最终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任务。

     之后,又制定了新的规划原则。新规划重大修改之处,就是纠斜改正,建筑物和主干道都按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走向规划建设。所以后来行政区修铺的道路按地理学上有关经纬度含义,将南北行的纵路就叫经一路、经二路……经八路;东西走向的横路叫纬一路、纬二路……纬六路。省直行政机关集中的街道叫政一街、政二街……政七街。

    看了这篇报道不知大家有何感想!不知那些当初选择日本人设计方案的专家们有何感想!不知如果潘复生书记到郑东新区有何感想!

    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我们还是言规正传说地名吧!据媒体报道,郑东新区的共有168条;而且,为了郑东新区的地名制定合理,有关部门确实也费了不少心思。不但在媒体上发布征集地名公告,征集到了92套方案;而且还花20多万元特邀请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为新区道路命名,而后,又请了好多部门、单位组成评审组对方案评审,后按专家意见又多次修改后终获通过。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可是,通过后的地名并没有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和好评,反而大受质疑。

    按照郑州地名的惯例,假如你在中原路或陇海路要到它们的东路去,你只要顺着路向东行走,一定会找到中原东路或陇海东路的。可是,如果你到了郑东新区的九如路或众意路,要是还按照这种惯例的话,你可就错了,你是永远也找不到九如东路或众意东路的,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一条路上。据有关方面解释:九如东路是指九如路“东面”相邻平行的路。而众意西路是指众意路“西面”相邻的平行路。具说这是按照国际惯例。这种设计我想很可能是为了防止我们郑州市民以后去国外迷路而特意精心安排的,让市民先体检了解一下国外的路名排序吧。

    可是,就算按照国际惯例,可根据地图所标的方位来看,九如路或众意路都不能算是一条正规的南北路。九如东路在商务内环的这段,它实际上是位于九如路“南面”相邻的路,而将它定名为“东”路,怎样说也不合情理。而且,我们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千变万化,难到抛开九如东路和众意西路这个名称就找不到其它的合适名称来命名了吗?与九如东路一样按国际惯例命名的还有民生西街与民生东街、正光北街。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既按国际惯例你就把郑东新区都按国际惯例。可有一条分不出东西南北、曲曲弯弯的龙湖外环南路和东路,却是又按照中国国情连在了一起。国际惯例+中国国情=郑东新区路名,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更使人费解的是,黄河路、农业路、东风路本是市区的三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三条路后来从老107国道(现中州大道)延伸至郑东新区,由东西走向变成南北走向与郑汴路交汇,原规划名分别称“泰山路”、“太行路”、“衡山路”,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名字。可能是有替人做广告之嫌吧,后就把这三个名称给取消了。把它们改称为黄河东路、农业东路、东风东路,使得这三条按字意应是东西走向的路,变成了南北走向的路。而且,更使人可笑的是金水东路能与和它本是如同左右耳朵般关系的平行路相交在一起,这种安排可能在世界上也不会多的!假如一个外地人站在农业东路与金水东路交叉口,他该怎样判别那是东,那是西呢?

    我提个建议,不如将故市大道、西辅大道、管州大道、亳都大道这四个名称选三个,替换黄河路、农业路、东风路,这样既不会埋没了这么好的路名,以后有关部门也再不会受到这三条路变向的指责了,启不是一举二得的好事吗!

    另外,还有个商都路命名,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郑汴路,顾名思义就是郑州-汴京(开封),它西起市区的城东路,东到开封市。可是在2006年左右却被人为的在中州大道-新107国道大约三公里的道路上又硬生生的加上了个“商都路”的名字,把一条原本完整的郑汴路又分为两段。郑东新区管委会土地规划局的一位领导曾这样解释说:“过去郑州城区的范围很小,郑汴路作为连接郑州和开封的一条城际公路非常合理。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郑汴路已经成为城区一条主干路,硬要死搬硬套将其称为郑汴路显然不合理,所以中间有一段改为商都路”。看了这样的解释真有些哭笑不得,郑汴路已变为主干路,既然再叫郑汴路显然不合理了,可是时至今日已经几年过去了,郑汴路不是还在不合理的在市区存在着吗?既然改了,又为何不改彻底,将商都路直接连到城东路,或把东大街延长到中州大道,把市区的郑汴路这段给替换掉,这不比现在两截好吗?如果说郑汴路的存在不合理,那市区的新郑路、城东路、城南路、城北路也都属于不合理的存在!也应更名了!

    花20万请专家,可专家并不是我们郑州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对郑州风土人情了解多少。就算他们知识渊博,可地名是老百姓用的,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文化,老百姓理解不了。看看现在的东区地名,天时路、天瑞路、天赋路、天泽街、天韵街、地坤街、地秀街、地德街、地润路等等,这些地名看似好看,可给绕口令似的。别说记住这些路的位置了,就是要想记住它们的名称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老年人和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市民就更难记这它们的位置与名字了!

    我不是专家,连砖家也不敢称。可是,以我老百姓的普通思维来想,东区既是个圆型的,而且东区的路大多都不是一条直线,那在给道路命名时就应该不用或少用带有东、西、南、北方向的名称。可郑东新区却大肆使用了用带有方向的名称;如商务内、外环两个圆相连的13条小路都是用商务东一街----商务东五街和商务西一街----商务西八街命名的。一个圆圈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连小学生都知道,可商务内、外环的圆圈里却只有东和西,却没有南和北。

    另外,用带方向命名的还有众意西路、众意东路、龙湖外环南路、龙湖外环东路、民生东街、民生西街、九如东路、东风东路、农业东路、黄河东路、正光北街等等。郑东新区共征集92套方案,难道92套方案中的地名就选不出几个好的路名来取代这些带方向的路名吗?(下一页)


搜索郑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