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地名-地名故事
郑东新区细说路名成因 2007-03-10
    3月16日至17日,本报对郑东新区168条道路列表是否存在错、漏、重、乱的问题进行报道后,在郑州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3月17日,郑东新区管委会土地规划局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细说了新区道路命名的由来。有专家担心,新区道路如命名不当或日后易名,将会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局长说法  “山水”路名不能算数

  “郑东新区原来使用的‘山水’路名,主要在商住物流区,是当时编制该区域详细规划的设计单位为了便于规划而临时使用的路名。龙湖南区和CBD路名是规划设计单位根据纵横方向顺序编号命名,均为临时使用的路名,不作为正式命名,也未经郑州市地名办审批。所以原来的‘山水’路名是不能算数的。”3月17日下午,在看到本报关于郑东新区道路命名问题的报道之后,新区管委会土地规划局副局长刘大全向记者说。地名、路名应由民政部门管理,可在郑东新区没有设立民政部门,所以在没有明确由土地规划局临时负责路名事宜之前,路名工作并未开展。

  方案获奖者将被表彰  

  2004年6月14日,郑东新区召开协调会,道路命名由土地规划局负责组织,新区管委会和郑州市民政局联合向社会公开征集郑东新区路名。当年8月21日,民政局和管委会联合在媒体刊登征集路名公告,截至9月28日共收到方案92套。

  刘大全说:“由于大部分方案都没有按公告要求提供电子文件,土地规划局按照市民政局的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将92套方案统一汇总在EXCEL表格中,方便专家评审。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新区土地规划局先后4次组织专家评审会对所征集方案进行评审,最后集中专家意见和各方案所长推出一套方案,但未被采纳。”

  2005年3月5日,新区土地规划局再次组织召开道路名称征集方案评选会,会议邀请了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名所)、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地理研究所、郑州市规划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诸多单位的专家。专家组一致认为,应征作者虽都做了大量工作,参选方案也各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均未达到规范命名的要求。

  “从民间征集方案,原来承诺的奖项肯定还是要评的,本月内即将召开大会,政府对获奖人员进行表彰。”刘大全告诉记者。

  请地名研究所花20多万  

  郑东新区地名方案迟迟不能推出,比新区建设的速度还慢,在政府和市民中引起反响。既然征集的92套方案都不能拿来就用,专家组建议管委会委托专门命名机构,编制郑东新区地名规划,包括新区的道路、桥梁和运河名称,门牌编号,道路名称标牌的形式等等。

  2005年3月21日,新区土地规划局委托我国命名权威设计机构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编制郑东新区地名规划。5月13日,地名研究所就拿出了初步方案,6月11日,中国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河南省民政厅、郑州市旅游局、规划局、民政局等单位组成评审组对方案评审,后按专家意见多次修改后终获通过。

  “我们是除深圳之外,第二家委托专业机构来给道路命名的单位。”刘大全说,付给地名研究所的酬金是20多万。

  解释中州大道、商都路成因  

  针对道路“一线多名”,尤其是老107改为中州大道的问题,刘大全说,北环路向老107国道延伸后已经不是环城公路,死板地将北环路在郑东新区的延伸叫北环路既不科学也没有指位性,很容易让人误解这条路就是郑州城区的最北端。过去郑州城区的范围很小,郑汴路作为连接郑州和开封的一条城际公路非常合理。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郑汴路已经成为城区一条主干路,硬要死搬硬套将其称为郑汴路显然不合理,所以中间有一段改为商都路。

  《地名管理条例》把握不准  

  新区地名规划上对东风路、农业路和黄河路的命名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变向变名,另一种是保持原名,刘大全说:“两种方案各有千秋,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一线一名’、变向变名的原则本身就有一定的矛盾性,前者要求一条线只能用一个名字,后者又要求一条线上多个名字,《地名管理条例》有些把握不准。”

  纵向路不该用东、西系一家之言  

  将如意河两侧的道路命名为如意西路和如意东路,具有较强的指位性。刘大全说,如此命名并无不妥,法律法规上也没有规定南北走向的道路不能用东西,个别人认为纵向并列路不该用东西的说法也是一家之言。

  以村命名是挖掘遗产  

  采访中刘大全告诉记者,旧城改造或新区开发中,一些旧景观的消失不可避免,但其名称作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历史线索,应当在新的景观命名时尽量保留,特别是那些涉及名人轶事、民众祖籍的地名。应进一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从中提炼具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以此作为历史延续的脉络,如王新街是根据所在地王新庄而来。

  当天下午的采访中,刘大全详细地向记者解读了新区命名的整个过程和读者提出的诸多疑问,虽然他的说法在被记者反馈给部分读者时遭到更为强烈的反驳。刘说:“起名字不像别的,谁都可以说两句,这也很正常。郑东新区路名列表不存在错、漏、重、乱问题。”

  市民看法  新区路名特点是“没特点” 

  一个地方的路名,与当地的文化、风俗、地理位置等多方因素密切相关,譬如天津的路名和地名,有的就能深刻地反映出当地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其与水文化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透过地名和路名触摸到当地早期的工业和商业氛围。提及郑东新区的路名,赵国洲老人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路名有特点,它的规划是‘东西街、南北路’,街和路以名山名树来命名,很多街名、路名都为老百姓所乐于接受。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道路命名也是特点鲜明,它的规划是‘东西路、南北街’,路和街以数码字为导向编排,如第一大街、第二大街等等,很容易发现其优点,路人到那个地方,方向、位置一目了然。这两个地方也是新区啊,路名就很有特点,其实,路名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导向,条条道路组成了一个导向系统。”

  一名读者昨日打电话对记者说:“城市道路的名字应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语感,便于记忆,与民俗有相融性。对道路的命名应避免急躁和近利,如一时无合适的名字,可暂以相邻的已为人们熟知的道路名字加上数字编号为名,如黄河2路等等,名字不能想啥是啥啊,一个城市道路频繁易名,对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利!”

  思考  道路命名、易名会影响什么  

  “门牌难以续号,这是规划不合理埋下的隐患,可以说郑州市的路名、门牌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郑东新区道路命名现在如果搞不好,将来会像老城区一样,出现很多现在还不能预料到的问题。”郑州警方的张先生对记者说。

  张先生的工作就与路名、门牌有关,他认为,一个城市从宏观上可以比喻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应该以市中心为坐标原点,道路是线状地名,门牌是点状地名,它们共同组成城市的导向定位系统。

  “如果路名起不好,就会影响门牌的编排,道路更名,门牌则要重新编排,门牌重新编排,则原沿街居民的户口登记等就要改变,这是一个系列问题。再如沿路各商业、企业网点的登记,邮件的投递等等,这些都会因路名的命名不当或易名而造成混乱。”张先生说,郑州市1996年道路名称曾大规模更改,结果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郑东新区是郑州乃至河南的品牌,将新区打造成精品,当然也包括道路的命名。

  建议  这些建议,有无特色?  

  -在商务区上班的刘先生:商务区的路都是环形的,很多人到这儿都迷路。我的建议是,就根据它这个“圆”的特点,用度数来表示具体位置,如你大概在内环45度,他在外环90度等,这样就很明了。其他从市区延伸过来的大路就不改名,如陇海路加上个“东段”、“东路”就行了;小街小路就用全省18个地市或其他县市名,按它的方位来安排路的位置和纵横方向,如安阳在郑州北边,安阳路就是个纵向的;三门峡在郑州西边,三门峡路就是横向的。这样既好记,又能让从外地来新区的人感到亲切,还能引起他们对新区的关注,说不定还能吸引他们来新区做生意、安家,都来为新区发展做些贡献。

  -陈先生:新区给郑州带来新气象,路名就要起点新鲜的、现代的,例如团圆路、招商路、同胞路、客家路、小康路、回归路等等。黄河路、东风路到新区后变方向了,可以起个黄河东南路、东风东南路,就能让人明白它是向南拐了。

  -郜先生:新区路名是太乱,动动脑子还是有好名字的。商务区路是圆的,路名里边可全用“兴”字,有兴旺、兴盛之意;罗湖区中间有罗湖,附近的路名可全用“月”字,这样让人一听就知道在哪儿附近、路的走向怎样了。

  -赵先生:大桥、道路都可以用来树立郑州和新区的形象,为什么不可以用企业的名称来为道路、桥梁命名呢?公示路名没有和新区的建筑、环境融合到一起,也没有和郑州乃至河南融合在一起,青岛的海尔、海信大桥,很有品牌性,郑州、河南也不乏这样的企业,它们可以有冠名权嘛。


搜索郑州网-地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