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地名-地名故事
                                           迎宾路与黄河迎宾馆
河南“国宾馆”黄河迎宾馆
    在郑州边陲,有一个占地1200亩的“豪华花园”。那里绿树成荫,收藏着全国最好的法国梧桐。那里有10幢豪华别墅,46年来接待过5位国家领导人。由于紧挨黄河边,她有一个非常气派的名字——“黄河迎宾馆”。不过郑州人还是习惯叫她“三所”,因为毛主席住在那里的时候,它的名字就是“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

    河南的“钓鱼台”
    在迎宾馆附近的乡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烟囱冒烟,必来大官”。因为三所曾经专用于接待国家领导人。当地老百姓认为,一般三所开始升火做饭,一定是有国家领导人来河南视察了。

    三所始建于1959年,称为河南的“5901”工程。与“5902”工程中州宾馆和市委办公大楼称为当时的三大工程。60年代,毛泽东、朱德等主要国家领导人都曾经下榻三所,当时三所只有100多名工作人员。虽然“人手”不是很多,但当时的三所已是颇有“大家风范”。那时候三所已经有1200亩,共有接待楼房9幢。以数字编号,其中1至8号楼为别墅。1号楼到9号楼由北到南呈不规则S状排列。除了7号楼是警卫楼、9号楼是中央委员住楼外,其他七幢楼按照“毛刘周朱陈林邓(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的顺序象征着当时的7位常委。而其中毛泽东、朱德、邓小平三位下榻三所时,都住的是8号楼。黄河迎宾馆的关同星经理告诉记者,毛泽东和邓小平住的还是同一个房间,两人住的时候连房间的摆设都是一样的。关经理说:“当时的黄页上没有三所的电话,因为那时候三所是专门接待国家领导人的,对外界是严格保密的。”

    昔日的国家宾馆  今天的民间花园
    悠悠45年的荏茬岁月变迁,昔日气派的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今天正在以21世纪的速度不断壮大。专用直升飞机停机坪、铁路专用线、卡拉ok歌舞厅、阳光酒吧、键身房、桑拿浴室、大型室内温泉游泳池、网球场、高尔夫球练习场、水上楼阁式的钓鱼俱乐部……走在迎宾馆宽广的大道上,看到的是参天的大树,闻到的是沁人的花香,听到的是悦耳的鸟鸣……

     关经理告诉记者,1985年3月三所曾改建为黄河大学。在1992年黄河大学与郑州大学合并,省政府收回此地。于1993年正式更名为——河南省黄河迎宾馆。1994年,省政府决定对宾馆进行改造。按照五星级的标准设计装修。

     1997年7月23日,整修一新的黄河迎宾馆重新开业。虽然历经变迁的黄河迎宾馆现在已经对外开放,但往日的神秘感依然存在。表面上看看普通市民也可以来这里休闲度假,但这里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接待国家领导人。关经理说,仅2002年一年,这里就先后接待了朱镕基、温家宝、李岚清、姜春云等领导人,还接待了中央考察组和中纪委、中组部联合考察组。在这里还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全国各省(市、区)委秘书长会议、省党代会、省政协会等重要会议都曾在这里召开过。从接待功能角度来说,黄河迎宾馆主要负责高级的内事接待,是河南的“国宾馆”。

    虽然三所已经被完全现代化,翻开黄河迎宾馆泛黄的“日记本”,昔日伟大领袖的足迹仍然清晰可见。1964年4月,毛主席下榻三所,今天黄河迎宾馆“毛泽东物品陈列馆”就特意保留下来了伟人当年用过的家具……

    专门给主席做的“歪”床板
    陈列馆里,几件简朴的家具静静地散发出41年前的味道,透过空气似乎就可以直接触摸到。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陈列馆角落里的那张“倾斜”的大床。这张2.2×2米的大床床板呈30度倾斜,工作人员张欢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是三所特地为主席设计的床。因为主席每天晚上都要看了书才睡觉,睡觉的时候就随手把书放在床上。30度的倾斜度刚好几本书的厚度就可以“填满”,这样加上几本书主席的床就成了“平”的。

     当时主席住的200多平方米的套房还有一件很“有来头”的家具——香木屏风。古代帝王家一般都喜欢用屏风装饰,三所当年就特地为主席的房间里准备了这个屏风,上面还写着“祖国山河崭新四时花木长春”。后来主席去世后有位台商出巨资想买下这个屏风,但被三所婉言拒绝了。关经理说:“我们要完好无损地保存主席当年用过的东西。”

    陈列馆里还有一件特别为主席设计的家具“四泡台灯”。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主席虽然爱看书,但直到晚年也一直没有戴眼镜,这是因为主席很注意保护眼睛。三所当年就特别设计了一个有4个灯泡、4个开关的台灯,这样主席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灯光。在主席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两部电话,一部手摇式电话,也是河南省唯一一部通往中南海的专线电话;一部拨号电话,用于平常的通话。此外还有两台大型电话交换机,用于特殊情况下与外界联系。主席吃饭的桌椅也是特别设计的,由于主席身材高大,吃饭的桌子高1.3米,凳子也高1米,还特别加宽到80厘米。主席当时的房间里还有两个书柜。不过现在书柜都是空的,张欢说因为主席是“人到哪,书到哪儿”,所以现在书柜上没有留下主席当年的书。

    我为主席守了5年秘密
    “主席走的时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你的任务完成了,但你没有宣传的任务。”于是,这个秘密我守了5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的爱人才知道原来1964年,我曾经当过主席的服务员。66岁的靖永贵老人回忆起41年前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

    1964年3月底,23岁的靖永贵刚刚调来三所1年多。由于工作能力出色,靖永贵成为服务科唯一的党员,也是服务科的组长。突然有一天,靖永贵接到通知,要接待一位重要的国家领导人,靖永贵负责为领导人提供服务。3月30日下午,领导人的车准时开进三所,停到了8号楼的门外。打开车门,毛主席走了出来!靖永贵当时大吃一惊,我要服务的人就是毛主席!我要给毛主席当服务员了!还没等靖永贵反应过来,毛主席就在省领导和公安厅领导的陪伴下走进了8号楼。

    靖永贵回忆说,主席只在这里住了四天三夜。主席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经常要召开小型会议,接待省领导,东北局、西北局、华东局的领导也经常来向主席汇报工作。此外主席还在这里接待了柬埔寨军事代表团。靖永贵说:“我当时的任务就是每天早上给主席送8瓶水、8条毛巾,吃饭的时候给主席端饭”。虽然任务很简单,但却有特别的讲究。靖永贵说,当时烧水必须有我来烧,而且只能用煤火慢慢温开白铁壶里的水。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席一日三餐的时间和平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主席喜欢深夜看书,所以起得并不很早。早上起床后也要先到院里散步,大约10点左右才吃早餐,中午饭要到下午才吃,晚饭就更晚了,经常要等到夜里1、2点以后。“不过主席非常节俭。”靖永贵说,主席每顿饭都是家常的四菜一汤,但每顿饭主席都从来不会剩下一粒米。

    虽然和主席只有4天的简单接触,靖永贵却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主席身材魁梧,看上去非常健康、很精神。主席最大的爱好是看书,最好的习惯是节俭。”靖永贵说。主席去世以后,靖永贵每年在主席的生辰12月26日,都会领着家人到三所毛主席像前深深鞠上三躬。1985年,靖永贵还请人粉饰了毛主席像,靖永贵专门交待师傅“千万不能有一丝裂纹”,师傅施工的时候靖永贵还在旁边盯着。等靖永贵付钱的时候,师傅一甩手说“就冲你这份心,钱我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