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专路位于金水区中部,东起中州大道(老107国道),西至天明路,中间胜岗村(省工商局家属院附近)到经七路一段尚待打通。中与东明路、经三路、花园路、经五路、经七路、文化路、东三街相交。
历史上红专路一带,北自西关虎屯,南到胜岗村,给人的印象到处是光秃秃的一片沙窝,每逢早春季节,风沙弥漫,有“无风三尺土”之说。解放后,兴修水利,引黄淤灌,实现水浇地,很快将这片沙窝地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良田。
1954年,省政府及下属各机关、科研机构陆续从开封迁到郑州,这里被城市规划为“行政区”。1958年,肩负起河南“向科技进军”重任的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现叫河南省科学院)与从事有机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河南分院化学研究所,选址胜岗村东与花园路交叉口路北,盖起了一幢四层高的展览馆式黄色办公楼,竣工后,在当时郑州北部算是一座漂亮的高楼,一时间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站在这座建筑物上,举目四望,所有景致尽收眼底,北边的畜牧兽医学校(现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南边的河南饭店,西边的农大,东边一望无际的稻田和菜畦就在眼前。这座建筑物里面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都是些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提出科研单位,吸纳的是“又红又专”的人才,科研人员走的是“又红又专”道路,以体现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觉悟。20世纪60年代,东起花园路,围绕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西至劳卫路形成的一段土路,配合当时政治形势,提倡“又红又专”,故将这条路命名红专路至今。之后,又分段延伸改建为柏油路面。没几年工夫,省属棉麻公司、百货公司、畜牧兽医站、省工商局等单位的办公楼、住宅楼、宾馆、饭店,竞相争辉。近些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在已是一条东西走向通往郑东新区的繁闹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