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七路位于金水区,南起金水路,北至农业路,全长2460米,宽10米,与纬一路、纬三路、纬五路、黄河路、丰产路等路交会,是行政区南北交通的一条繁忙街道。
省委省政府刚从开封迁至郑州时,规划建设东区为省直机关和大专院校所在地,当年把新建区叫行政区、文化区(现今的金水区),并在行政区新建很多道路,为体现行政区的时代风貌,取地球经纬度的含义,将南北走向的称“经×路”,东西走向的称“纬×路”,经七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按排列顺序而得名。
早年的经七路一带受黄河影响,风来尘沙遮日,雨来一片泥泞,因土薄,漏水、漏肥,收获无着,所以,村少人稀。只有胜岗、关虎屯村通往杜岭村有一条坎坷不平的土路。
后来省建设厅、教育厅在胜岗、关虎屯村北开办了一所园艺场(今河南博物院位置),负责示范推广新技术、培训园艺人才,人来人往的,这里才有了人气。当时除步行外,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花点钱雇只小毛驴。这种小毛驴,没有鞍镫,稍微一跳就可骑上。20世纪50年代,园艺场因法桐、苹果、梨树多,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时,成群结队,走村中土路到园艺场游玩。每到夏秋季节,硕果挂满枝头,构成一道诱人的田园风光,曾是郑州近郊的一个好去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行政区建设时,这里被规划为街道,路的旁边成了机关单位办公场所以及居民聚集区域,但由于离市区较远,这里仍显得冷冷清清。
随着郑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经七路北段从红旗路到农业路铺成了平整的柏油路,从此,这种冷清岁月就被打破了,沿路机关单位的围墙被推倒,低矮破旧的房舍被拆除,一幢幢造型新颖的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学校、宾馆、饭店、银行、超市各展英姿。
近些年,伴随着农业路的拓宽贯通,河南博物院在原园艺场位置建起,这一带愈显热闹繁华。如今经七路上饭店酒楼、休闲茶社等消费场所云集,成了餐饮、酒吧、茶庄一条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