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地名-地名故事
郑州铁路局带出陇海路
     陇海路东起东明路,西至西环路,它横跨管城区、二七区、中原区,是郑州市区南部从东到西一条繁忙的十里长街。

   最早的陇海路只是东起布厂街口、西至铁路南闸口(现铁路文化宫位置)的一条土路。1904年,陇海铁路中最先修筑的汴洛铁路段在郑动工,分别向开封、洛阳修筑,各地筑路工在此搭盖了许多堆放建设器材的工棚。据有关记载,当时负责筑路工程事务的陇秦豫海总公司择址窦府寨北边办公(现郑铁局陇海院),随后这里开始热闹起来。一些居民和商户在陇秦豫海总公司的北侧盖起住房和商铺,形成不到200米长的道路,居民们便把这一片约定俗成地叫成“陇海大院”,简称“陇海院”。

   1913年,随着陇海铁路全部收归国有,陇海铁路管理局设在郑州(现铁路文化宫北侧),铁路员工、商贩、居民在陇海铁路管理局东西建造住房,搭盖棚舍,居住的人逐年增多,形成棚户居民区。上世纪30年代,在陇海铁路营造的苗圃(现铁路文化宫四周)基础上种植花木,垒起假山,建造凉亭,添置了一些设施,改叫“陇海花园”。由于游人纷至沓来,棚户居民区南北之间形成一条热闹街道,群众习惯地把这一条街叫陇海花园。

   有关史料介绍,旧时“
陇海院”是官僚、富商经常出入的场所。而“陇海花园”这一片铁路工人的棚户居民区条件很差,两边房屋低矮,道路坑洼不平,煤渣垃圾成堆,卫生状况非常糟糕。解放前,“陇海花园”的西北侧是一个大水坑,再往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荒地,人烟稀少,与“陇海院”形成鲜明对比。

   1954年5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出通告,从“陇海院”到“陇海花园”新建的这条马路,因陇海铁路在这里交轨,陇海铁路的一些老机构又都在郑州,故根据陇海铁路的名字命名为陇海路。1956年,经国家建委批准,又命名为陇海马路(当时是为了避免与铁路的陇海路混淆)。以后,历经增修,陇海马路西到嵩山路,东到东明路。1956年,郑州铁路管理局(1958年9月改为
郑州铁路局)在陇海马路西边建成办公(现陇海中路南、北院)。随后,陇海马路打破了昔日的冷清,沿路两侧工商企业依次密布,有郑州卷烟厂、汽车制造厂、木材公司、市电磁线厂、运输公司大修厂、测绘学校等,饭店、旅馆等服务行业鱼贯排列在马路两旁。1979年,整顿街道时,将一马路南口以西到嵩山路一段叫陇海西路,以东到东明路一段叫陇海东路。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改善陇海马路的交通状况和街景路貌,从东到西继续进行扩宽,延伸修建了陇海立交桥,修通了嵩山路至伏牛路段。2003年,又打通了伏牛路到西环路,至此,陇海马路长约15公里,全线贯通。之后,从嵩山路到西环路,命名为陇海西路,原陇海西路改叫陇海中路。从此陇海马路上日新月异(如图),繁华气派的都市街景令市民们惊喜不已。高耸的大楼比肩排列,宽阔平坦的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商店超市林林总总,顾客盈门,行道绿树成阴;入夜,华灯初上,通亮耀眼。原来那只有几百米长、十几米宽的路,车多、人多、路况差,公用设施落后的陇海马路已彻底成为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