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郑州南下街的变迁 |
南下街南起大同路,北至西大街,长400多米,宽20多米。历史上,因它位于西关的外城南侧,古代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之说,即在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故历史街名叫南郭门大街。又因这里地势北高南低,群 众俗称南下街。 从前,南郭门大街南头,坐东向西有一座吕祖轩,百姓叫它吕祖庙。庙内地势较高,建筑小巧玲珑,有参天古 槐,清静幽雅。吕祖,指的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相传他是唐朝人,姓李,后隐居终南山,其时只有夫妻 俩,故改姓吕,常休憩于山洞之内,又名洞宾。他成仙后浪迹江湖,据说曾在管城西南的制高点(今小西门上坡古城 墙上)歇息过。这一传说,旧时在郑州城乡广为流传。 清康熙十八年,郑州知州赵鼎臣同郡人在西门外西南这块高地上,为吕洞宾建庙塑像,并竖“蓬莱仙境”匾额 在山门上;到了清乾隆十三年,知州何源珠又率绅士重修大门三间,上书“印月轩”三字镌刻于石楣之上。每年农历 四月十五都举行吕祖庙会,十分热闹。清光绪三十二年,将吕祖庙旁西侧的南郭门大街一段叫成吕祖轩街。 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为净化社会风气,破除迷信,拆庙毁像,吕祖庙被夷为平地,随后把吕祖轩街 与南郭门大街合并,改叫南下街,至今没变。 抗战胜利后,郑州专员公署在南下街南段建一可容纳600多人的礼堂。1945年秋,国民党第五战区长官 司令部由漯河移驻郑州南下街的这个大礼堂内,并改称为郑州绥靖公署,这是国民党派驻河南的最高军事机构。很多 国民党军政要员如顾祝同、范汉杰、白崇禧、何应钦、杜聿明、陈诚等,都曾在绥靖公署落脚。临近解放,国民党溃 逃前,南下街成为军事重地,有荷枪实弹的哨兵把守,禁止行人过往。 新中国成立后,南下街经过恢复整修,一改昔日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的旧貌,曾是郑州售卖石灰、麻刀、麻刀 泥、煤土等民用建筑材料一条街。之后,又在吕祖庙旧址上建起了武警招待所。今天的南下街,宽阔平坦,路两侧高 楼林立,商业兴旺,已发展成为郑州专卖美容美发化妆品的商业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