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地名-地名故事
郑州市孙八寨村逸事
     据孙八寨村《孙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时,吾太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河南荥阳瓦屋孙。以后,生齿日繁,遂有移居外村外境者,其中有数支包括我祖迁到郑县县城南门大街附近,即现在郑州市南关,名曰‘孙院’。嗣后,世代繁衍,其中一支,亦即孙七孙八两兄弟在清朝康熙年间又举家由孙院迁到城西南十余里的地方,但见这里西望金水河,南邻熊儿河,树木繁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于是筑石为家,扎木为寨,定居下来。孙七逝后,剩下孙八。经过艰苦创业,家族逐渐繁大,形成村落。其间,匪盗猖獗,为防盗防抢,筑建有寨,故名孙八寨。”

   清朝乾隆年间及民国时期,先后又有杨姓、李姓、高姓等人家迁居于此。解放前的孙八寨村百姓主要靠种粮、种菜、制造染料(靛蓝)、开染房为生,过着平凡而困苦的生活。据老年人回忆,1939年夏,郑县连降大到暴雨,致使村里菜粮歉收。1942年秋,郑县赤地千家万户,大旱连天,孙八寨村也遭重创。1943年秋,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庄稼颗粒无收,饿死人者有之,逃荒者有之,其惨相难以言表。1944年春,日寇获知国民党军的仓库在孙八寨村,就用飞机前来轰炸。由于飞行员判断失误,错把齐礼阎村当成孙八寨村进行狂轰滥炸,以致其房倒屋塌,伤亡惨重,所幸孙八寨村躲过此劫。及至1944年夏,郑县沦陷,孙八寨村也难以幸免。不日,日寇把孙八寨村老少50多人押解到齐礼阎村的一所草房内,准备烧死。据说,这时日寇得到了八路军游击队即将从西南方打过来的消息,就撤走了,这50多人才幸免于难。

   解放后的孙八寨村,先后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高级社,直至1958年的人民公社。因地多、人多、户多以及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经济基础稳固等历史原因,孙八寨作为行政村的历史地位逐渐显现出来。1958年,孙八寨生产大队成立,下辖孙八寨、常老鸦寨、老代庄、张魏寨四个自然村。在以后的30多年里,孙八寨村以蔬菜为主、粮食为辅,是郑州郊区有名的蔬菜基地之一。同时,副业、加工业、养殖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仅散养在各户的猪年存栏数就在500头以上。集体养猪更是空前绝后,在1973年~1976年的鼎盛时期,养猪场用地就有30余亩,年存栏数在万头以上。猪舍青砖红瓦,一字排开,环境干净卫生。到了喂猪时间,一声哨响,大猪小猪齐奔食槽,场面蔚为壮观。这一现象经新华社记者报道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一时间整个村子车水马龙,有时参观的车队会延伸到村外1里多长。

   如今,孙八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按现时的城市架构,孙八寨村坐落在航海中路以南,兑周南路以东,大学南路以西,长江中路以北的区域内,隶属于郑州市二七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人口也由解放初期的92户380人发展到现在的520户1500人。除少数家庭和个人从事其他行业外,大多数家庭以房屋租赁为生。如今的孙八寨村高层小楼鳞次栉比,家用电器及各种通讯交通工具普及每个家庭,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大河报/孙天成)
搜索郑州网-地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