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郑州市社会事业 |
2005年,郑州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实施科教兴郑战略,科技创新 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学校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首次对县(市)区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22所新建中小学全部竣工,入学困难得到缓解。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 中学生运动会。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 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建成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救援体系。建成7所示范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市人口出生率低于省下达控制目标,流动人口计生 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社区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 成。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 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万人。全年各级 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4.3亿元。在全国率先实行市属国有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国有企业 退休职工生活补贴、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等问题得到解决。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全省率先实行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91.2万平方米,竣工 47.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100%。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工作创出新模式,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在联合国人权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劳动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利益得到 切实保护。 2005年,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接受人民政 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年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 委员提案1226件。制定了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则,扩大了政务公开范围,完善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市长接待代表、 委员活动日制度,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坚持依法治市,提 请通过地方性法规11件,制定规章8件。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积极宣传贯彻《信 访条例》,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妥善化解矛盾,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幅减少。不断深化“两严一创”活动,全力开 展命案攻坚,大力推广技防设施建设,全面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我市荣获“全 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省会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 安居乐业。 2005年,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件件得到落实,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切实有 效解决。 2005年,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人事、统计、审计、物价、侨务、对台事务、国防教育、民族宗教、社会科学 、地方志、档案管理、气象和地震监测、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覆盖城乡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正式开通,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卫生条件进一 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77个,比上年增长1.8%;床位3.1万张,增长6.7%;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增长 0.9%,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5万人,增长2.2%,注册护士1.2万人,增长3.4%。年末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防疫站17个,卫生技术人员1301人;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1012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5个,卫 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实施文化精品名牌带动战略,打造了一批艺术精品,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 。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荣获全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金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已成功赴台湾 演出,并签订赴美国巡演协议。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同比增长28.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郑州市第九届运动会,共有47支代表队、8873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以“假日体育 ”为重点,举办大型群体活动140项次、竞赛87项,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