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旅游景点大全
洛阳旅游景点指南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是我国被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位居我国八大古都之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是牡丹的发祥地。她始于晋、兴于隋、唐,极盛于宋,洛阳的栽培历史已有1500多年。目前洛阳牡丹已拥有近千个品种,牡丹花作为洛阳市“市花”,自1982年起,每年根据牡丹开放情况于4月某日至5月某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

    ★ 白马寺位于古都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位金人在宫殿上空盘旋。明帝不知此梦是吉是凶,第二天便询问众臣。一位大臣叩首答道:梦见的金人是天竺圣人。明帝遂派人前往天竺国(今印度)寻求佛法。在今阿富汗一带的古大月氏国,他们巧遇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天竺高僧应汉使之请,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明帝昭命于雍门外兴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建成后,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在其内,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从此,法轮东转,佛像生辉。白马寺逐渐成成为中国佛教活动中心,并吸引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僧人来拜佛求法。北魏时,有三千多西域僧人来洛阳进行佛学交流。由于白马寺的兴建,使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对中国人民道德观念、思想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千百年来,白马寺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 建成之后,又经宋、元、明各朝重修,才形成今日的规模和布局。

    白马寺座北面南,主体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中轴线。进入山门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庐阁五层殿堂。山门东西两侧有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墓。从前到后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清凉台、毗庐阁及其左右两侧的法宝阁、藏经阁雄殿居其后。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典型的中国佛寺特色。寺院两侧有一泰式佛殿,内供一尊七米高的泰国镀金佛像。寺之东南二百米处,有一释舍利塔,初建于公元六十九年,现存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重殿叫大雄殿,里面摆放的是元代的“夹贮干漆造像”工艺做的塑像包括三世佛,左右二天将,及殿东西两侧的十八罗汉像,都是1972年,为了欢迎西哈努克亲王,周总理批示,从北京慈宁宫调运于此。其中十八罗汉像是中国现在仅存的一套元代“夹贮干漆造像’十八罗汉,为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白马寺中还保存着自唐以来的历代碑碣40余座,以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最为珍贵。

    白马寺自建寺以来,饱经风雨沧桑。近几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党的宗教政策推动下,白马寺面貌一新,佛事重兴。现山门外又扩展八十余亩,新建有牌坊、石拱桥、放生池以及绿化带。寺内还建立有佛教研究中心,重现"祖庭"气象。十几年来,白马寺已接待数百个海内外佛教团体和近千万中外游客,成为洛阳对外的重要窗口和旅游业发展的精品景点之一。   (参考票价80元)

    ★ 龙门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景区,和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处的伊河岸边。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隋唐以后始称“龙门”。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其中最大佛像卢舍那大佛,高17.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参考票价120元)

    ★ 关林庙位于洛阳南郊七公里处,是埋葬三国时期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时加以扩建,如今已占地百亩,拥有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

    关羽墓前植有古柏千株,故称关林。关羽一生,以忠义和勇猛见称。从三国到隋,人们把他视为盖世英雄。而到隋朝以后则把关公作为神灵顶礼膜拜。关林庙正门为五开间三门道,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立于仪门左右重达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端庄厚重,弥足珍贵;连接仪门和拜殿的石狮御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甬柱顶雕石狮104尊,百狮百态,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殿宇盖显高耸、飞翅凌空、气势峥嵘。厅中塑有关羽头戴12冕旒王冠、身着龙袍的坐像。关羽身旁有捧大印的儿子关平和持刀的周仓立像。后边的二殿即武殿。在其两翼有“张飞殿”“五虎殿”被称为陪殿。三殿即春秋殿,厅内有关公秉蜡看“春秋”的坐像及卧像。四周有关公战吕布、镇荆州、战长沙的彩饰画。关林后院还建有一清代石龙碑亭。它是神化关羽的又一见证。在亭碑上额刻篆收“勒封碑记”。碑面书写:“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

    舞楼(又称千秋鉴楼)、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关冢,构成了关林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其主体建筑上的龙首之多,为中原之最。建于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结构端庄,八角亭彩饰华繁、木雕精美,全为木榫勾结。

    关冢始于汉末,如今绿草如盖,高峻出尘,虽江山已改,而元冢依然。千百年来,关羽作为忠义化身、道德榜样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敬仰。他的“忠义仁勇”更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每年9月29日在这里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海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

   (参考票价40元)

    ★ 郑州-洛阳自驾游线路

    从郑州上连霍高速,大约行驶100公里左右到洛阳东出口下,行驶16公里左右到达白马寺;然后,再行驶27公里左右到达龙门石窟;返回途中可以去关林,距龙门石窟仅4公里,就在路边不远;从关林出来后行驶不到30公里就可上到连霍高速洛阳东口,返回郑州。如不去白马寺而直接去龙门石窟,洛阳东出口到龙门石窟只有31公里左右。另外,如一大早从郑州出来,可从龙门石窟上十八盘到少林寺,大约有三十多公里,看过少林寺后从郑少高速返回郑州。

    (搜索郑州网/2010.2.18)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与“搜索郑州网”

 

搜索郑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