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郑州概况 历史沿革 地理气候 社会事业 经济发展 风景名胜 道路交通 辉煌郑州 名人逸事 郑州逸事
                       名人逸事--郑州法桐行道树的奠基人史隆甫

    郑州独树一帜的法桐行道树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史隆甫。《郑州市志·人物传》载:史隆甫,1924年曾留学法国工程大学水利系。1929年回国在河南开封中州大学当讲师。1951年1月任郑州市副市长兼南阳面粉厂董事长。在职期间,主管农林水利和城建工作。他重视城市绿化,使郑州市区街道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成为闻名全国的绿城。“文革”中,史隆甫被诬陷为“资本家代理人”等屡遭迫害。1970年6月,史隆甫在干校割麦时中暑去世。

    解放初期,郑州市副市长史隆甫为郑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贡献,法桐乃其中之一。老市长王均智坦率地告诉我:论知识、论学历、论资历、论贡献,本来应该是史隆甫当郑州市市长。之所以没有让他当,主要是由于他的出身是资本家,倘若当了市长,要出席郑州市委许多重要会议,涉及国家的许多重要机密,便有许多不便。

    在50~60年代,郑州市政府多次动员全市人民义务种树。1951年春,郑州市政府做出《关于开展治沙造林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固沙造林,绿化市区。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51年始引种悬铃木;第二次1954年迎接省会由汴迁郑,要求“人均两棵,保证种活。”第三次是1955年,市政府组织1.8万人开展绿化造林,美化行道街景,绿化面积4600亩,植树200余万棵。当时,负责郑州城市绿化工作的副市长史隆甫曾带人赴上海旧法租界引进悬铃木树苗几十万株。

    1958年,郑州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193公顷,人均3.92平方米。翌年12月,在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郑州被誉为绿城。

    悬铃木绿化郑州,史隆甫功不可没。但是,任何好事被贬为坏事都不患无辞。“文革”中,史隆甫以崇洋媚外引植法桐的罪名挨批游街。烈日之下,史隆甫被游斗时,没有穿鞋,脚上穿着白色袜子,他手扶写有卖国贼洋奴的三尺高帽,一路游斗一路被迫地喊着:“我是洋奴,卖国贼,我有罪。”袜子被柏油沾掉后,他光着脚走在烫脚的柏油路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爱国爱家爱故乡、无私奉献、学有所成,执政有为的史隆甫早已离我们远去。可是,郑州人民不应该忘记他。郑州大资本家的儿子史隆甫为郑州人民奉献的太多,而郑州人民对史隆甫知道的太少,郑州人民应该给史隆甫立个碑。以纪念郑州法桐行道树的奠基人。

    法桐行道树是郑州城市建设中中西合璧的代表作,也史隆甫赋予郑州人民的代表作。半个世纪以来,郑州道路几经拓宽,法桐行道树却得以保留和延续。在种植法桐上,郑州人很实际,也很有眼光,丝毫不保守,好的就是好的,有益于人民的东西,原本不分国界,是天人合一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