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逸事
郑州最早的马路养路费
     清朝末年的郑县县城,街道坎坷且多泥沙,都是土路面,街道“晴则风沙蔽天,雨则泥泞遍地”,车马行人过往

行走很不方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和汴洛铁路(开封至洛阳)相继通车。为县城的观

瞻,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警务所、筹办马路绅董、巡视警佐,报请县知事核准,成立马路工程局,

专门办理修建城内马路事宜。”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将筹措的部分款项,首先用于火车站到城内的马路大

街(今日大同路)至德化街的土路改建为马路,铺设泥结石子路面,上半年完成土工,下半年铺垫白灰碎石,并在车站

及马路两旁植柳树8000余株,马路两旁用砖修砌沟槽,用来供排泄积水之用”。这是郑县最早修建的一条像样的马路



   另据民国四年(1915年)2月《河声日报》载:“郑县为京汉、陇海铁路之交会点,车站码头颇旺,洋车(指黄包车

、东洋车,又叫人力车)多在300辆左右,而前修泥结石子路,用费颇大。为筹措修路费用,同年4月,马路工程局会同

车站警察分局,开始清理马路,拟定从过往车辆中抽收车费,所有车辆一律须领牌号交捐,方能出拉,所收车捐由专

门人员经理此事,以供常年岁月修马路之费用。”这应该就是郑州收取马路养路费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