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逸事
郑州铁路最早的中学

     提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郑州铁路上的扶轮中学,上了年纪的“老郑州”大都记忆犹新。

   民国初期,平汉、陇海铁路建成通车,在郑就职的平汉铁路员工子弟高小毕业者为数甚多,无处升学。为此,平汉铁路局呈准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河南境内筹建郑州扶轮中学,1929年3月,校舍在东三马路东段路北落成。正门高悬“铁道部部立郑州扶轮中学”斗大金字横额,校门一侧有铁路部门派来的警察站岗,显出“学府重地”的庄严。校园内是红砖砌墙建成的教室,周围植有整齐的冬青短墙;砖铺的甬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南侧一排是理、化、生实验室,北侧是图书馆、阅览室和大礼堂;东南角幽静处建有凉亭,是同学们课外读书、休息的好地方。学校还有伙房饭堂、宿舍、操场和专门配有供全校照明用电的电机房,这种条件、设施的学校,不只是在郑州,在河南省境内也是数得着的一流学校。

   1929年5月部派黄富强为首任校长,筹备开学招生事宜。

   新生入学收费很昂贵,铁路员工子弟与非铁路员工子弟收费相差一半。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八九种费用,据原在扶轮中学求学的老校友谈,当时学校规定应收的有讲义费、书籍费、制服费、证章费、图书费、实验费、大衣皮鞋费、食宿费等。校方规定:男女生统一着装,穿戴整齐,以显示学生的精神风貌。扶轮中学的教职员大都是从北大、北师大、中央大学等院校毕业、有真才实学的高才生。他们教学态度认真,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不主张在学习上把学生管得过死。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上去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多读一些课外书,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紧张而愉快地学习。

   1935年后,校长是南京中央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吴健,他很开明,也很能干,很快建立起一支教学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扶轮中学进入鼎盛时期,全校高、初中共12个班,在校学生近700名,教职员工40多人。学校图书馆订阅有各种报刊,还办有《扶中生活》校刊,每月一期,每个老师都有作品在这里刊登,还经常刊载学生的作品。由于扶轮中学的设备齐全,师资雄厚,教学质量高,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生前来投考就学,当时不仅有铁路部门员工子弟,一些地方显要、缙绅子弟也千方百计设法入学就读。一时间扶轮中学成为一所远近瞩目的学府。

   抗日战争爆发后,扶轮中学进步师生在校长吴健带领下,多次在学校、街头宣传抗日,做了许多工作。1938年2月扶轮中学西迁陕西汉中城内伞铺街两湖会馆内开课。1938年10月又从汉中迁到蔡家坡。1950年改称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旋迁郑州东三马路重建扶轮中学。之后迁往陇海马路路南,命名为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简称“铁一中”。从此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崭新的校容校貌和教学质量出现在郑州教育界。

   2005年7月,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移交地方管理,正式更名挂牌为
郑州市第一零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