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郑州逸事
郑州最早的平民医院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要求建立平民医院的呼声甚高。其实,早在77年前,郑州就有了“平民医院”,只是由于社会动乱,战事频仍,人事多变,最后被迫停业罢了。

   据1929年3月18日,由冯玉祥第二集团军主办的《革命军人朝报》“郑州快讯”称:“郑州市政府奉总座冯司令赶办平民医院,为一般贫苦民众患病者求便利,并派高金城君来郑,商承赵(守钰)市长积极筹备……于日前先行开诊,更定期举行正式开幕典礼。”说明当年3月,郑州平民医院即开业应诊。医院发起人为荥阳魏冈村人魏祖旭。魏系前清副贡生(由地方学政选拔、推荐至国子监读书者,类似目前高考中的保送生),后毕业于北京法律大学堂。曾任省高等检察厅厅长、江西高等审判厅厅长及甘、陕督军参议等职。后因父病逝,返里守制,于1928年寄居郑州。其子魏树人老先生回忆,上个世纪20年代,灾害不断,军阀内战不止,群众生活异常困苦,如遇疾病,更是雪上加霜。出于对民众的怜悯、同情,魏祖旭决心建立一座“平民医院”。

   当时,郑州条件较好的只有公教、美华两座教会办的医院,且均以西医为主,其余则是私人诊所。教会医院收费昂贵,一般群众难以承受;而个人诊所设施简陋,又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在此情况下,魏开始四方游说,除个人捐赠外,又多方求助。恰在此时,魏认识了在福寿街开办私人诊所的李和庭。李医大毕业,当过军医,为人忠厚,医术精湛,且极富同情心,两人经过交谈,一拍即合,商定共同筹办平民医院。初步拟定魏为董事长,李为院长,地址选在南下街南段(今武警招待所附近),并很快开始招募中、西医生,会计、护士、杂役人等。为确保筹建工作顺利进行,魏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地位,征得时任郑州专员孟庆澎的支持,并得到公署部分拨款。同时,也求得地方商会的资助,所以很快即开业。据说,这件事还得到了省主席冯玉祥的支持,并派员协助筹备。因医院设备较为先进,中、西医皆有,能做一般手术,而医生又各有所长,所以门庭若市,加之只收药费,所以备受百姓欢迎。只是好景不长,1933年前后,随着冯玉祥调离河南,魏祖旭另有所任,奔赴外地;更因地方官员不断更换,平民医院既失去了政府支持,又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所以只好关门了事。